瑞博克文学网>玄幻奇幻>鲲鹏于飞 > 七十 猝不及防
    李靖赧然一笑,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:“就听属下在这里叽叽喳喳的,其实殿下比属下懂得多多了。属下在殿下面前滔滔不绝、呱啦呱啦的说个不停岂不是有点班门弄斧?”

    李世民拉着李靖的手真诚地说道:“李兄说的,我也曾想过,但绝没有李兄想的这么周全。有些问题我虽也有思考,却总是不得要领。今天听了李兄的话对我确实深有启发。望李兄能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这样对我也是一种莫大的帮助。”说完用期待的眼神望着李靖。

    李靖见李世民像是真心想听他说下去,便也不谦虚,接着说道:“属下说的不管对不对,也只是一家之言,还请殿下勿要见笑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赶紧道:“哪里会,哪里会!我听了受益匪浅,李兄只管说来!”

    李靖理了理思路,又继续说道:“秦国几代君主励精图治,为统一六国而积极准备。虽然那时秦国并没有施行仁政,而是实行法家的严刑峻法。但那时国内的问题都被征服六国的成就所遮掩,只要外部一切顺利,就能掩盖住内部的各种矛盾。秦国从对六国的征服战争中也能得到大量的物资收益以资国人,大家都乐享其成,所以也都支持国君。为了能统一调度全国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举全国之力去实现统一,在当时也确实需要以严苛的法律来保证各项措施的顺利执行。不过这时实行的严苛峻法、繁重的赋税徭役,是为了实现统一,是为了国家。相比之于苛捐杂税,严刑峻法来说,国家分裂、战乱带给人民的伤害更大。所以人民愿意忍一时之短痛而渴望去除分裂、战乱之长痛。而到了秦统一六国以后,仍然实行严苛的法律,繁重的税役,却是为了修阿房宫,修秦皇陵,是为一己之享受,这是为私。性质不同,当然会遭到人民的反对了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如能即时改弦易辙,实行仁政。则原来六国之人必然归心,大一统局面也必然巩固。如此这样的话,强大的秦朝又何以会二世而亡呢?这真是血的教训啊!”

    李世民听了以后频频点头,并陷入了沉思。从他深邃的双眸中看出李靖的话让他产生了共鸣。一会儿,他抬头望着李靖认真地说道:“李兄说的有理,让我茅塞顿开。我朝现今也正在剪灭各路反王,可以采取一些非常之策。但等到全国统一以后,一定要实施仁政,与民休养生息。只有这样才能凝聚全国之心,巩固统一大业。大隋虽然在统一全国之初做的很好,但是到了炀帝杨广却放弃了仁政,致使天下大乱,国家最终也分崩离析。”

    “若真能如此,则是天下之幸,万民之福啊!”李靖点头赞道,“经历大的变乱之后,百姓大都思稳,国家急需善政。当年的西汉就能吸取秦亡之教训而与民休息,仅仅三代之后即达到强盛。我朝若能如此,也必将开万世之业,创强盛之基啊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高兴地拉着李靖的手说道:“李兄的一番话,真是说到我的心坎里了。也为我朝的政策制定和今后的发展,提出了很好的建议,我真的得好好谢谢你。”

    那边的两个女人本想过来拉着自己的夫君一起玩。可看他们说的正投机,知道又是在谈论什么家国大事,也就不打扰他们,自己带着两个随从往遗址的里面转去了。

    李世民又问道:“炀帝还是做太子的时候,文帝专门请杨素做他的帝师。同时又派了有文武才略,明达世务的高颎相助。我想炀帝杨广也应该知道这样的道理啊,可他为什么还那么做,最终葬送好好的大隋江山呢?”

    “殿下您想一想,一国的核心在哪?”李靖笑着反问道。

    “当然在皇帝身上啦。社稷安危,人民福祉全都系于皇上一人啊。”李世民说道。

    “既然系于皇帝一人,那朝政的得失,社稷的安危也肯定系于皇帝一人喽。”李靖看着李世民,见李世民正在等他的下文,便继续说道:“一国的兴衰,关键要看国君的德是否配其位。德配其位则国兴,德不配其位则国家败亡。炀帝杨广本是个聪明多智,广学博闻的人。在他当太子时也确实很有作为,灭南陈,攻突厥等等大小战役数十次,并且是屡建奇功。说实话,他的太子之位完全是靠自己的才能换来的,杨勇和他比确实是差了一大截。可他一旦即位后,则认为老子是天下共主,可以主宰一切,生杀予夺,目空一切。驱庶民似蝼蚁,视良善如寇仇。倒行逆施,亲小人远贤臣。言贼者获罪,敢谏者受刑。殿下所说的高颎为相执政近二十年,竭诚尽职,功绩卓著。只是见隋炀帝奢靡无度,劳民伤财甚为忧虑,有所议论,即被杀害。而杨素见无法劝阻索性来了个明哲保身,不理不问。杨广从此更加肆无忌惮,他巡游无度,靡费奢侈,一生乱用民力,征发数千万人次挖运河、建东都,征高丽,弄得民不聊生。在下记得亚圣孟子曾说,‘无恻隐之心,非人也;无羞恶之心,非人也;无辞让之心,非人也;无是非之心,非人也。’像杨广这样的人哪还能称得上是人君啊。当年祖君彦曾说炀帝的罪恶是‘磬南山之竹,书罪无穷;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。’所以他必然遭到国民的唾弃。实际上强大的暴秦,哪是亡于揭竿而起的陈涉?完全是毁于自己。而同样强大的暴隋,也最终毁灭在杨广自己的手中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拍手赞道:“听李兄之言,真似醍醐灌顶,如沐香汤温泉。我朝有幸能有李兄这样的人才辅佐,真是天助我大唐也!”

    李世民一句话说得李靖脸都红了,赶紧拱手道:“殿下谬赞了。殿下才是贤德之人,文韬武略,无一不精。在下在此妄言,实是弄斧于班门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,有点歉意地说道:“可惜我父皇对李兄当年之事还心存芥蒂。这次浅水原之战,李兄功劳最著。我多次向父皇说明,可惜父皇都没有采纳。世民实在有愧于兄。望李兄能不计前嫌,倾心助我大唐。”

    李靖坦然地笑道:“属下哪能为这点小事而心存芥蒂,这一点请殿下放心。皇上对臣有意见,其实过在李靖而不在皇上。是李靖当年的做法让皇上伤心失望。所以皇上无论怎么对待靖,靖都能理解。靖如今只想尽心竭力效忠大唐。只要能统一全国,救民于水火,靖万死不辞!”

    “好!李兄乃真君子也!忠心耿耿,淡泊名利,让我佩服!”

    “殿下谬赞了,靖诚惶诚恐!”李靖连忙躬身说道。

    李世民话锋一转,又继续说道:“为了表示对李兄的歉意,我上次专门让人把皇上给我的赏赐转赠给李兄,李兄为何不要呢?回去之后,我想派人再送过去,李兄要是再坚辞不收,我就认为李兄是有心怪罪父皇,不能谅解父皇了。”

    李靖见秦王把话说到这份上,想了一下,说道:“殿下,靖之为国确实不是为了名利,而是倾心为国效力,为民解忧。既然殿下这样说,属下倒有些为难了。收吧,不符合属下内心的追求;不收吧,又有负于殿下的厚爱。”

    李靖略一沉吟,望着李世民真诚地说道:“属下有个不情之请,不知殿下能否应允?”

    李世民见李靖答应收下,满心欢喜。他高兴地说道:“李兄什么要求尽管说,只要我能办到的当尽力满足。”